一. 病因 :
皮膚內的肥大細胞或是嗜鹼性白血球釋放出包含組織胺等物質所造成的反應。而造成此種反應的原因,50%以上是無法找到,慢性蕁麻疹更是找不到病因,其為免疫系統過度活化的結果,通常與個人體質有關,其他可能相關誘因惑加重因子包含 : 感染(例如感冒)、接觸到過敏原(包含食入、吸入及直接接觸到)、溫度、皮膚性刺激(搔抓、蚊蟲叮咬)、劇烈運動、流汗、壓力、情緒、賀爾蒙變化等等。
二. 症狀 :
皮膚表面會出現紅色、極度癢感突起的斑塊(膨疹),這些癢的斑塊(膨疹)會在身體不同地方產生又消失,症狀小於六週者稱為急性蕁麻疹,大於六週者稱慢性蕁麻疹。
三. 治療 :
可使用口服抗組織胺,必要時合併使用類固醇。皮膚癢處可用有涼感止癢效果之藥膏或是藥水(例如: calamine lotion)等舒緩癢感。還可加上局部冰敷或是輕拍皮膚改善癢感,避免搔抓。
四. 預防與保養 :
- 溫水沐浴,勿用過熱的水洗澡。
- 避免搔抓皮膚,以免造成傷口而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
- 穿著寬鬆衣物。
- 心情輕鬆,正常作息。
- 避免引起容易引起過敏之食物(例如:甲殼類海鮮、堅果類食物、辛辣食物、菸及酒等)。
- 盡量回顧接觸史,以期找出可能誘發原因。
- 盡量治療潛在及慢性發炎疾病。